說是看劇場,但也身在劇場
人生百樣,就在我們其中
在左邊、在右邊、在前面、在背後
有些如同耳語般,有些從廣播而來
有些好像坐在餐廳偷偷聽別桌講話
但一不小心又會被其他桌的話題吸引
渴見但又不想見的螢火蟲、只剩下親吻額頭的碰觸
唱著RENT的歌曲還有經典的吟誦
從文案看見的金剛經,如恆河沙數
對於我這個不是太宗教的人來說,卻是少數因為喪禮(QQ)而記得的字句
開場前君豪問我這文案是什麼意思,老實說我還很難用簡單的語言參透
只是透過意會,然後想著劇場中的無數沙海跟呢呢喃喃
想著在那圓圈中走啊走著時坐時站,然後慢慢地染了一抹紅
然後最後那一抹紅留在了沙中流在了時光中,是否代表著不再有標籤了呢?
用看的不如用聽的,因為用聽的可以看到更多人生
應該是少數在劇場中閉著眼睛時刻超過開著眼睛的經驗
沒有很明白的開始也沒有很明白的結束
身為觀眾會有種沒有制約性的開場落幕而產生的小小慌亂感
然後彼此彼此眼神確認再進行下一步
可能我們觀看演員們,演員們也觀看我們
結束後小凱問會不會覺得很多擦邊球?
我回問了怎麼說?他說:有些人覺得好像沒有這麼悲壯,或者沒有講到很深
可惜我們難得一見的特斯拉UBER來了就沒有繼續,所以想寫寫這個問句的想法
我始終很佩服一些看劇看演出看展覽成精的朋友,總是有可以頭頭是道評論
但對我來說一直都很難的是
每一個不同的表演都是導演或編劇或製作人等等的創造與故事不是嗎?
當理解了想創造的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及話語
還有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時代的眼淚阿~)的畫面時
怎麼會又能夠評論不夠悲壯或不夠有張力的劇情呢?
又或者,不小心在愛滋社群15年的中生代(是嗎?)如我
總覺得社群的樣貌轉變之快,快到可以不悲壯、不八點檔的成為生活瑣事
好像也沒有什麼不好?
雖然那些痛苦跟悲壯的事情也不會完全消失
但是我總是告訴朋友們我們多活一天就是再多寫一天歷史
如果醫囑告訴你就是好好的活著,繼續地活著
但那些汙名跟歧視還有刻板印象也會繼續存在
那我們就也要不時喧囂的說著 WE'RE STILL HERE. WE STILL ALIVE